【乡村记忆】村落沧桑之牛庄村
| 招商动态 |2017-06-12
民谣云:
“牛嘎庄,真奇妙,四井四湾四座庙,四家药店都知道”。
这四井四湾四庙,是庄北药王庙,庙后有湾,有砖井一眼;庄西娘娘庙,庙前约50米辛集湾有砖井一眼;南是关帝庙,居街中,向南有湾,有砖井两眼,分列东西;庄东是土地庙,东湾没有井。为什么南湾有井两眼呢?传说是关帝庙向南湾是凤凰头,有井两眼,从乐安夜间北行举目远望,有红蓝两道光柱升天,乃凤凰眼也。北庙后樗树土台下有湾,有井一眼,为凤凰尾,东西庙湾为凤凰两翼,这就是牛家庄凤凰街的传说。古人对此作过解释:一曰庄居凤凰之地乃庄运昌盛,人财两旺,繁衍生息,寓意其中,可称“凤求凰也”,以续烟火;二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其意在纳商兴市,三江四海,招商引资,兴吾庄经济繁荣之举也。此话不虚,四家药店,就有三家是外来设立的,即:福聚堂药店,褚家郭龙轩所设,居北街;同春堂药店店主张金菊,东张村,居南街;利生堂药店隋象坤,居东街,本村人;志盛堂药店店主隋方见,北隋人,居西街。其他行业不胜枚举。巧借自然地理形成物象,来祝福庄运古来有之,如辛集村为“青龙街”,牛家庄凤凰街也理在其中。民国二十六(1937)年黄河决口大水淹没不少村庄,牛庄四周进水,只有这四家药店门前不见水,奇迹编进了民谣“四家药店都知道”中。这并不奇怪,势居高者不进水,房固者不倒矣之缘故。
当年有个周医生
建国之初,社会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小孩子生的特别多。可是,由于卫生条件差,婴儿死亡率很高,辛集一带的乱尸岗子里,天天都有争吃的野狗。
周医生就是这时到来的。
周医生名叫周家声(1903~1973),是广饶县城东面东北坞人,早年从军,据说曾给冯玉祥将军当过军医。内战结束后他作为洛阳战役起义人员,单身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家乡,政府给他安排了三间房子做诊所,为广饶县东部和寿光县羊角沟一带的老百姓看病。周医生是新式西医,又极有超前思想。广饶北部有这么个情况,县里就把他派来了。
1949年,周医生一到任就下村了解情况。当他看到那些手也不洗的老娘婆们用脏兮兮的剪刀为产妇接生时,简直急疯了:落后,不卫生,必须改!
他立刻着手举办接生学习班,没有受过训练的老娘婆一律不准干接生的事,婴儿高死亡率的局面一下子得到了控制。有点外伤或多年内病的找他看,往往是手到病除。当地老百姓喜欢他,政府便把他安排在牛庄供销社新设的医药股,牛庄也就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周医生。
周医生之所以有名,当然是因为他医术高明。他走南闯北经历多,见识广,从医经验丰富;又是新式西医,用西药,外伤抹红汞、碘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非常安全;有严重炎症的就注射盘尼西林,有病一把抓去,有病的自然愿意去找他。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医德高尚,态度好。有人来请,他背起保健箱就走,不分日夜,不避寒暑。“病人如果不是十分需要,不会半夜五更来请医生的。”他常这样说。他那时甚至有点超前地说:“医生不应当有上下班,病人生病还要看你医生是上班还是下班么?”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医疗器械,他一问、二听、三摸手,也就能诊断出病症。看病不开大方,不开贵药,但如果病者因手头拮据买不起足够量的药,他就把账记在自己的名下,让病者把药拿走。
周医生足踏千家万户,家家把他视为亲人。他那时带着三个孩子回乡,把二儿子寄养在弟弟家,出诊时常常是手里领着大的男孩,怀里抱着小的女孩,好心的女人们也常常把自己孩子身上的鞋子、衣服脱下来给他的孩子穿上。
1955年下半年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开工,周医生被调入广饶民工团负责工地医疗,但他在工作之余还不断的出入老乡家。他有一个记事本,某某村,某某人,得的什么病,用了什么药,当前状况如何,他都详细记录,及时处置。1958年打渔张工程结束后,他调到了广北农场的尚道卫生所,后来又调到赵嘴卫生院。人们常常打听他的消息。据说,他在一次夜晚骑自行车出诊时突然脑中风跌倒住了院。那是一个夏夜,周医生和值班的同事正在闲聊,忽然有东南坡的两个人来请医生,说一个6岁的小男孩尿不出尿来。值班医生开了处方以后,他仍然不放心,用商量的口气说,我们是不是亲自去看一看?于是他就星夜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刚进庄,他突发脑梗塞跌倒在地。乡亲们用门板当担架把他送到赵嘴卫生院,后来又转到牛庄医院,1973年7月不幸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同病房里的病号们也都暂停治疗,出来送行。周医生与牛庄一带老百姓的感情太深了!
直到现在,人们还常提起当年的那个周医生。
牛庄先锋
做有温度的政务公众号
牛庄先锋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