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农村干部需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 招商动态 |2016-10-11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也是精准扶贫资金的重点投入领域。如果仅仅就扶贫工作来看,筹集资金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确实是“精准滴灌”;但如果放眼工作全局,不管村情差异,对所有贫困村花同样的钱办同样的事,则是一种新的“大水漫灌”。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规划,也要根据发展趋势和具体村情详细分类,用经营城市的思维长远谋划,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必须指出的是,农村补短板,首先需要的是一大批农村干部的角色转换,包括当地农村干部,以及部分由县乡下派的驻村干部,他们需要迅速完成驻村对接、高效完成精准识贫工作、制定符合当地的扶贫脱贫工作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服务于精准补贴农村短板的各项工作。
这首先要求农村干部,深入了解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村民的定期沟通会议制度,通过例会听取农民的相关诉求,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接下来,农村干部必须结合民情村貌,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规划。比如,曾经有报道称,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派出了航拍摄制组到定点帮扶的揭西县钱坑镇钱北、大茶石以及金和镇仙坡、金溪4个贫困村,利用“航拍技术”,对村容村貌、山林、农地、经济作物等进行实景实物的空中拍摄,全方位掌握对口帮扶村的情况。这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民情村貌。
而农村干部还要贴近村民生活,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户的脱贫意愿和发展期望。各驻村工作队则要在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之路的同时,汇通更高层级的县乡对口部门,针对当地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需要、就业能力情况,开展贫困劳动力帮扶计划,将贫困户进行分类,精准识别出有劳动能力的对象,按年龄、学历、技能等建立健全帮扶就业台账,精准制定计划,实施分类就业帮扶,精准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开展就近就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所以,农村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其实要做到“三个精准”:一是落实精准识贫。逐村逐户逐人搞清楚贫困人口实际情况,抓好建档立卡等工作,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在做好已认定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精准识贫工作,认真组织人力再宣传、再筛查、再识别、再补录,及时把帮扶过程中新出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工作之中,确保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信息,确保困难群众能及时得到扶持。二是落实精准对接。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精准对接,为贫困户发展出谋献策、用心用力,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三是落实精准施策。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项扶贫文件政策,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扎实做好不同类型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等,有针对性地抓好具体工作落实。要用活用好到户到人资金、到村引导资金以及各类社会资金,切实提高扶贫工作实效。要落实到户到人考核要求,把这一轮扶贫工作做到点上、扶到根上。
新时期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干部还要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发挥中央、省、市政策优势。各级扶贫工作组、驻村工作队要吃透弄懂上级出台的扶贫政策措施、安排的项目和资金配置等,找准帮助农民脱贫突破口,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二是发挥农村人民吃苦耐劳的优势。积极联系发动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资本、企业、资源进入。三是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拓展,加强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种养、劳务对接、产业合作等,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努力把双方优势结合发挥好,产生“1+1+1=111”的效果。
唯有如此,农村干部才能真正完成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先锋作用,成为精准补齐农村短板的带头人。而一大群有魄力、有远见、肯苦干的农村干部,才能托起农村精准补齐短板的整体规划和建设。
本文内容系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内容来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保护知识产权,从点滴做起。
报纸投稿邮箱:zgxyjjb@126.com,欢迎投稿。